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展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开展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深化 改革 促进 乡村振兴 心得 体会
通过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近来经济运行正在呈现逐步回稳态势,经济恢复性增长格局在总体上已部分超出预期。中央反复强调,今年我国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将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在此背景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面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深化相关改革,推进改革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更好地为乡村振兴积势蓄势谋势,也有利于乡村振兴更好地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突出实效。笔者认为,推进改革赋能乡村振兴,需要科学把握以下五个关键词。
一是‚国家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都是国家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是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并列的 7 大战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因此,要从国家战略、全局性任务高度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不能把乡村振兴简单理解为乡村作为地域综合体意义上的振兴,尽管这种振兴至关重要。否则很容易低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会压缩乡村振兴的选择空间,难以体现城乡融合思想,不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保障。当前城乡之间日益呈现‚你中有无、我中有你‛格局,
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许多问题,根子在工业城市市民,局限于‚三农‛内部往往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需要跳出‚三农‛看‚三农‛,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找到化解问题的‚良方‛。这需要城乡改革协同联动甚至融合渗透,需要微观改革得到中观、宏观改革的呼应协同。
二是‚规划引导‛。近年来强调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时,都特别强调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实现这一点,多数地方现实可行的路径是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是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的空间平台,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都需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并在都市圈内做好‚中心化提升、网络化发展‛的文章,将推进都市圈核心城市集约型紧凑式发展和打造梯级增长节点(中小城市、县城、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培育区域城镇体系对广域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结合起来。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释放农业农村活力,也要注意以县城、中心镇、特色小镇等为重点,引导其与都市圈核心城市或中小城市有序分工、特色错位发展和网络协同发展,培育区域城镇体系与广域乡村的融合互补关系。为此需要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及时跟进。
三是‚公平竞争‛。按照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解决城乡企业竞争地位不平等、‚三农‛权利被边缘化的问
题。如隐含对乡村企业的歧视性技术标准、行政许可,甚至不自觉利用行政权力制造市场壁垒。在许多地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表面上看对城乡企业一视同仁。但具体实施时,农村企业往往‚可望不可及‛,很难享受支持政策的阳光雨露。甚至当前许多地方实行的部分消费券政策,按其标准,农民和农村企业能够享受其实惠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美国在通过新市场税收减免计划支持低收入社区发展时,最初几年发现农业农村企业很少从中获益。为解决这一问题,后来在完善相关政策时规定必须有 20%的资金支持农村低收入社区。通过这种定比支持措施,很快带动对农村低收入地区的投资,增加了其就业和发展机会。我国在完善乡村振兴支持措施时,也可借鉴这种经验。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注意破除妨碍城市产业、企业、人才、要素进入农业农村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坚持公平竞争的前提下,考虑其外部性或公益性,对‚三农‛发展适度倾斜。
四是‚改革实效‛。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几年提出的改革思路大多很好,关键是要能落地生根。推进乡村振兴,应该少些口号、多些务实。比如,怎么让 1 亿多进城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融入城市?这几年政策越来越开放,但关键是怎么解决‚政策好、落实难‛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进城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问题、子女入学问题、城乡社保对接和相关权益与老市民一体化的问题,需要实实在在的实施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但是,怎么样让这些‚优先‛真正落地?
在此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如近年来涉及农业农村的政策文件都强调优先保障乡村新业态用地,但在面临工业、服务业用地竞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乡村新业态用地往往被迫‚让位‛,这怎么体现‚突出改革实效‛,怎么体现‚优先保障‛?参照国际经验,今后在具备特定条件的地区,能否结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允许达到一定条件的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二套房,借此带动城市人口、人才下乡和资金等要素下乡。今后随着农村交通条件、信息联系的改善,在部分地区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口在城市工作、在农村居住。因此,应结合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进一步鼓励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
五是‚底线思维‛。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强调,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这实际上是一种底线思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禁止破坏农村资源环境等行为,强化‚三农‛政策的兜底和‚保基本‛作用。坚持底线思维,也有利于防范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风险,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比如,近年发生的非洲猪瘟和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警示我们,为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有效供给,应注意培育区域化、本土化、都市圈一体化的农产品供应链,对特大城市、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应分类制定确保鲜活农产品自给率的底线要求,增强安全发展能力。
开展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金融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之前在一家知名通讯公司做业务员。2009 年,因为母亲生病,我放弃 20 万元年薪的工作回到老家松林村,种植银耳和食用菌。2012 年,我成立了黔江区义相食用菌种植股份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 农户基地”的产业生产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实行集中经营、抱团发展。2017 年,我创办的合作社种植菊花 300 多亩,种植银耳 2万袋,纯收入 70 余万元,带动当地建卡贫困户增收 2500 至 3000 元。我觉得,年轻人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大有可为,大有奔头!当看到周围群众也跟着富起来,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这么多年在乡村,一直有个问题在心中萦绕,那就是如何发挥松林村的固有优势,从有限的土地资源中获得更大的收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这几年在农村的深切体会。我所在的邻鄂镇松林村海拔 1100 余米,山高坡陡,人均耕地少,冬天寒冷,实施机械化耕作的难度高,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在我看来,向绿水青山要效益,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是当前高山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前段时间,我有幸作为乡村振兴报告团成员列席了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当听到会上提出“生态振兴要在统筹‘三生’空间上精准发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时,我倍感鼓舞和振奋。
接下来,我想在发展立体效益农业方面进行探索,如将玉米、高山马铃薯与冬桃进行套种,同时发展林下土鸡养殖,实现“一块土地、多次收益”。依托高山气候发展菊花种植和特色食用菌产业,利用农户废弃的稻草、玉米芯、玉米秆,按循环农业的现代化方式生产食用菌并利用烘干脱水生产菊花茶,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度利用。突出生态绿色特色,以“康养”市场作为产品的主攻方向,打造“容仙”生态产品品牌。着手打造 1000 亩菊花基地,建设集赏菊花、饮菊花茶、吃农家菜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建设一个有影响力的立体效益农业示范基地。
发展要依靠乡亲,发展成果要惠及乡亲。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让我和乡亲们对未来的信心更足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的宏伟目标指日可待!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5 月 8 日,我有幸列席了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到会议提出“生态振兴要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上精准发力,保护好美丽山水田园,让自然与人文、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有关内容时,我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走好绿色产业发展之路的信心,下决心扎根乡村、在广阔的农村舞台大展拳脚、干出一番成绩。
上个世纪末,云阳北部的无量山贫穷落后,村民们教育孩子常说,细娃儿要好好读书,读好了考上大学去城里工作,再也不要回到穷山沟里来。但我却牢记爷爷说的话:“你对一棵树好,它就一定给你回报。”我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农村,因为我坚信,无量山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就是生态,只要坚持不断增绿护绿,被善待的果树,就会变成“绿色银行”。2000 年,我在海拔 1200 米的无量山承包近 300 亩荒山,栽下 3 万多株树苗,也埋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2002年,无量山上 200 亩水晶梨丰收,我赚得了第一桶金。2005 年,我注册了无量山第一个水晶梨品牌“大可牌”,创建了云阳县水晶梨专业合作社,采取包成活、包技术、包回收和签订合作协议形式,动员乡亲们加入。目前,合作社有社员 476户,年销售额 2000 多万元。合作社成员中,年收入超过 10 万元的有 70 多户,有的家庭年收入甚至超过了 30 万元。
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产业振兴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18 年发展生态农业,我们在无量山及周边开垦出 3 万亩生态果园,建了 6个种植基地,种植 46 个品种的果树,通过树下种草、以草养畜、畜粪肥地、养蜂授粉的循环化有机生物链种养模式,就地取材,节约成本,保证品质,推动发展,同时延伸产业链,不断增添产品附加值。现在,无量山水果销路良好,我和乡亲们赚到了真金白银,归根结底是产品生态“叫得响”。
作为乡村振兴报告团成员,每走一地,每作一场报告,“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的理念就在我脑子里不断加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中,我也有自己的“战略计划”,就是带领父老乡亲将落叶水果产业做大做强,结合无量山“映山红旅游节”“稻田插秧节”“山果采摘季”等乡村旅游节会,将八
月瓜、野生猕猴桃等“藏在深闺”的无量山土特果品和农产品推出大山,广泛发动“在乡人才、返乡人才、下乡人才”以及“来乡人才”加盟生态产业,与云阳土特产网密切合作畅通电商渠道,利用大数据网络和各类平台,把生态振兴的事业和产业干得更实、更好。我的事业在乡村,我将继续为之努力奋斗,把家乡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开展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三)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 XXX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中央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此次集体学习前两个月,XXX 总书记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定战略、明思路、论办法,XXX 主席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下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正逐步成为现实,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标迈进。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这时候就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上抓起,严格落实《乡村振新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显著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 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就是要切实把 XXX 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应认识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十分关键的,要想让农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同样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视农民,特设了农民丰收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为了农民的丰收带来了许多好的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留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此同时,农村也要大力引进发展需要的人才,引入资金,大力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开拓网络市场,将市场扩大化。
要以科学、全面、实用、精准为原则,大力发展乡村事业,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落实好乡村振兴的计划,未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努力,为了让乡村城镇共同发展努力。
开展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三篇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范文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需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与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当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舞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打算,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打算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打算。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敏捷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为乡村振兴培育专业化人才。扶持培育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
业科研杰出人才打算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学问产权明晰为基础、以学问价值为导向的安排政策。探究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进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打算。
(四)鼓舞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讨论制定管理方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育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舞引导工商资本参加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爱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主动作用,支持农村产业进展、生态环境爱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育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育合作与沟通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讨论制定鼓舞城市专业人才参加乡村振兴的政策。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范文二
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必需将人才置于首要位置。解决乡村人才保障问题是农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破解乡村振兴效能差、速度慢的关键所在。"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要下好人才振兴"这盘棋"。
第一段:开篇点题。首先是引用古文强调人才的重要性。然后理论论述人才对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最终提出本文的立意: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要下好人才振兴"这盘棋"。
精英人才聚集城市、农村内部人才流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障碍之一:部分乡村人才流失、村干部能力弱、补充新奇血液成为当务之急;某些乡村虽然真金白银大力吸引人才,但真正返乡扎根的少;不少地方出现"返乡人才阻力大,外来人才掣肘多"的局面。因此,乡村振兴亟需下好人才振兴"这盘棋"。
第二段:描述问题。列举了一系列现实乡村面临的人才问题来进一步强调要实现人才振兴。
要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激情,培育好"领头雁"。火车跑的快不快,全靠火车头来带。大雁东南飞,头雁最关键。乡村振兴需要各行各业的"领头雁、火车头",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实行外出学习、集中培训、定向培育等方式,培育一批"思想解放、眼界开拓、示范带头"的村"两委"干部,激励他们
带头干事创业,鼓舞他们大胆创新,示范带头进展新型产业,把他们树立成为标杆,成为群众的"领头雁"。
第三段:分论点 1 要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激情,培育好"领头雁"。首先是强调火车头、头雁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对策实行多种方式培育村"两委"干部。
要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渴望,引好"新乡贤"。"新乡贤"有才能、有财力、有技术、有善念、有行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帮手"。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基层管理人才,更需要"新乡贤"出谋划策、助推发力。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出好"乡情牌",建立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健全联络服务机制,以乡情为纽带、以服务为手段,拓宽在外优秀人才服务家乡渠道,用活"游子"才情。谋实"筑巢招",注重政治吸纳,推举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为乡村规划、经济进展、帮扶脱贫、文化建设、生态爱护建言献策。着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进展、重大项目建设,引得"凤凰"来栖。
第四段:分论点 2 要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渴望,引好"新乡贤"。先是简洁阐述新乡贤的优势。随后提出建议出好"乡情牌"、谋实"筑巢招"。
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用好"土专家"。"土专家"作为本土人,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主力军。要让"土专家"成为治理的参加者。全覆盖制定和落实村规民约,严格执行乡村事务"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引导"土专家"主动参加乡村振兴打算和决策。要让"土专家"成为建设的示范者。培树一批先进典型,
孵化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能人,引导"土专家"与贫困户一对一结成"致富共同体",通过帮技术、共投入,提高贫困户的致富能力。要让"土专家"成为受益的共享者。加强土地流转交易监管,严格落实土地流转保证金制度,推行"股权量化",构建村民利益联接机制,实现乡村振兴的红利人人共享。
第五段:分论点 3 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用好"土专家"。首先是说明"土专家"是什么,然后从参加治理、建设示范、受益共享三方面提出建议。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实现乡村振兴必需依靠人才。我们要培育好"领头雁"、引好"新乡贤"、用好"土专家",下好人才振兴"这盘棋",推动乡村振兴。
第六段:总结全文。再一次强调人才的价值。尾句强调要下好人才振兴"这盘棋",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范文三
总书记多次讲过"木桶原理":一个木桶假如存在短板,它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木板,而是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板子。假如农业农村没有实现现代化,就像木桶的短板一样,将会导致整个国家的现代化难以实现。
总书记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存在的短板进行了辩证深入的分析,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需围绕这个总目标来推动。
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纵向进行历史比较,还
是横向进行国际比较,这些成就都是卓越非凡的。但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大局看,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很大的进展空间,有很好的条件,也能够为整个国家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大推力。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支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与这一战略支配是完全契合的,这就是:到 2021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确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最终目标,就是彻底转变千百年来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动"。这就要求我们,把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使二者同步推动、相得益彰,让亿万农民平等参加现代化进程、共同共享现代化成果,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以上就是我为您整理的优秀范文,整理不易,想要了解更多的范文内容,尽请关注查字典站,我将为您更新更多的优秀范文哟!
开展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十九大充分展现了一个百年政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新智慧,而且也向全世界昭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战略和新部署。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
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个重要亮点和创新点就在于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点培训班期间张启伟老师授课时也有讲到。新矛盾需要新思想和新理论来研究和解决,这一理论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目标开创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战略。十九大报告第四部分在谈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
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特别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我认为发展农村经济确实应该学黄金村,全镇各行政村经济收入还需找突破口,针对我们各行政村基本都无村级经营性收入上入手,整合土地、山林、旅游文化等资源,实现村强民富!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举措,更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在人,关键在镇村社区体制创新和发展创新的引导。将镇村社区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结合起来,不断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要实现这一系列的发展目标,这次培训又给我们年轻干部带来了及时的知识普及和经验传授。
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党的支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因此,乡村振兴需要继续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各种资源配置的投入向农村倾斜,为实现农村振兴打好政策和设施基础。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乡村振兴,提到“三农”问题。本人作为乡镇(街道)分管农口工作的副主任,结合线上日常工作中的亲身经历,从三个角度出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做好乡村振兴大,要夯实产业基础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是农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经济贫困村的特点是,村里的资产薄弱,资金很大部分靠上级补助,村集体经济尚且如此困难,何谈带农民发家致富呢?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发现,群众要求最多的是乡村干部要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现在国家在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每年会下拨财政资金给各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因此我觉得作为基层尤其是村一级,应当从当前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上找突破口,在兴建农村公益事业上要有新作为,从吃“农业饭”、吃“补贴饭”中走出来,跳出单纯靠农业求发展
的圈子,重点培植本级骨干财源,建立自主型和自给型财政。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模式,把各村的财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第三产业上来。村里有钱了,那么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才能有力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二、做好乡村振兴大,要强化人才支撑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人,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通过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队等形式筑牢基层党组织。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三、做好乡村振兴大,要厚植文化力量 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思想文化力量。坚持对这些优良传统进行继承与发扬光大,“不忘初心”,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
开展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7 月 8 月至 7 月 13 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本人有幸参加了赴 XX 大学乡村振兴培训班。6 天的理论授课、现场教学、实地参观、讨论交流,可谓收获满满、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让我的的思想和观念得到一次大的解放和提升。XX 在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在 XX 乡村带来的经济效应,宁我耳目一新,深受鼓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建强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人心的凝聚,既靠物质力量,也靠精神力量,靠深入细致的政治工作。基层党组织作为是党对农村各项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执行者,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才能强化对农村各项工作的统领,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有序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只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基层建设的“主心骨”作用,带头挑担子、扛责任,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规范。柯桥棠棣村,通过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引导他们当好团结带领群众创业增收致富的“领头雁”;通过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引导他们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党的惠民富民政策教育,让群众既物质富裕又精神富有。2014 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就超过 5 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绿色生态村”“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的根基。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业生产力的物质保障,是改善农民生活的基本途径,是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推手。桐庐环溪村,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做起,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污水治理,到实施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再到实施产业培育、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进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全国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实现了从以前远近闻名的“脏乱差”到现在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的华丽脱变。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我县农村基础
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村屯受地理条件限制,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路、垃圾处理等方面仍是突出短板,成为了制约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推进农村交通与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充分融合。我们应围绕本地特色,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资源、产业、旅游开发性质的特色产业路,以三级公路建设标准为主,打通经济带、工业园、产业园等园区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探索“乡村交通+电商快递”“乡村交通+特色产业”“乡村交通+旅游休闲”等模式,提升农村“造血功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强化乡、村内街巷道路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排水通畅、设施齐全的内部道路网络,为改水、改厕等打下坚实基础。
三、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
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引擎,也是“五位一体”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只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才能激活经济,吸引资本,繁荣乡村。XX 桐庐环溪村、荻甫村,先注重发展产业,继而融入特色文化(爱莲文化、孝义文化),并凝聚为精神特质,聚焦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农家乐, 民俗展馆、民宿、手工艺展示群、茶馆和咖啡屋、特色产品等个体经济, 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探索出了一条“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的新路径。我县可借鉴桐庐模式,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的自然环境、乡土文化、民族特色、地域特点,把原有村居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刨汤节”“壮族蚂拐节”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同时,结合我县特有的原始森林资源、水库资源,打造一批精品农家乐、精品民宿、摄影写生、古道穿越、水上乐园等特色旅游产业,带动以龙滩珍珠李为主,核桃、红心柚、秋蜜桃和百香果为辅的特色农业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之路,实现乡村振兴换道超车、转型升级。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我县只有结合自身资源,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
的必由之路。XX 横溪坞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该村探索出了一整套适合横溪坞村白茶种植、加工、营销的管理办法,并设定了品牌战略目标,每年光白茶一项,就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上百万元的纯收入。同时,利用村集体茶厂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高效农业,为他们提供信息、提供销路,每年两次聘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为村民上农业技术培训课,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了百姓增收致富。桐庐环溪村将全村600余亩统一土地流转出去,由公司统一种植莲花,到夏天莲花盛开的时候,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带旺了村里的农家乐和民宿。部分村民在种植公司打工,有工资收入,还可以拿到租金和佣金。莲蓬、莲子和系列莲加工产品以及荷田套养的泥鳅、河蟹又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了多赢。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我县乡村振兴面临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当前,只有充分发掘本地特色资源,探索出一条盘活村集体资产和闲置资源,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集体经济成为民心所向、民利之基,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经济竞争,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XX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在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多次提到乡村振兴,提到“三农”问题。3 月 7 日,习近平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在全国上下广泛热议乡村振兴的关头,习近平的讲话无疑是极具针对性的,
值得深入思考。当前我国还处在城镇化推进期,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的关系?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两者不是非此即彼关系。乡村振兴战略不是要否定城镇化,也不是要抑制城镇化。现在我国城镇化率接近 60%,今后也不可能像过去那么快。虽然农村人口向外转移趋势还会继续,但是会放缓,现在回到县一级农村的人会越来愈多。不管城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即使城镇化率达到 70%,也还要有几亿人生活在农村。城市不可能漫无边际蔓延,城市人口也不可能毫无限制增长。所以说不能够等待实现城镇化进入成熟阶段后再来建设乡村。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要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乡村的留得安心。
其次乡村振兴离不开城镇化的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关键是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新型城镇化可以将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城乡接合部为切入点,引导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有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了大中小城市和乡村产业资源要素的流动、交换和融合,实现了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共进。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可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市民化的实现,同时留守农户经营土地规模逐步扩张,达到规模经营,从这个角度看,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第三,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城乡发展新动能。现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份额虽然不高,但基础地位没有变,今后也不会改变。农业的稳定发展也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培育农村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能够显著增加消费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从而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也有利于增进城镇居民的福祉。
我们理应认识到,城镇和农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城镇的发展和繁荣不能建立在乡村凋敝和衰败的基础上,而乡村的振兴也离不开城镇的带动和支持。正如中央一号文件所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协调推进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双轮驱动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推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
开展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和新的要求,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抓手,是新时代推进“三农”工作的新旗帜。推动乡村振兴,把发展壮大农村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有利于助推古村落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形成开发中保护与保护中开发的良性循环,构建集旅游、生态、文化、体闲一体化的新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乡村的人文、社会和自然资源本身就是最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是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增加村民收入的福祉。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业产业集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每个人都应该为把乡村建设成为业强、民富、村美献计出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美丽乡村振兴更应该成为我们这群出生于乡村、生活于乡村、奋斗于乡村的基层干部的共同追求。
一、生态优先,绿色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美丽乡村振兴要坚持生态优先,将生态文明贯穿于全过程,首先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全局。要以尊重乡村自然文化特色为前提,以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品质为目的,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业、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显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为重,个性开发,留住美丽乡愁。
美丽乡村振兴必然要开展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需避免仅靠“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的建设;需避免强行一致、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的建设;需避免大包大揽、大拆大建、劳民伤财的建设。要坚持保护为重,留要保持特色,改要因地制宜,拆要集约节约,不能披红挂绿大搞形象工程,也不能把老风貌全盘推到重来,更不能大拆大建浪费群众的血汗钱,应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从历史深处和传统根部重寻精神资源,留住自然风姿和人文血脉,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点,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留住美丽乡愁。
三、多措并举,全面整治,完善基础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如何给乡亲们造福?归根结
底是要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脏乱差现状,建设便利美丽的和谐家园。要进一步提高县乡道路、桥梁质量,构建农村交通良好的骨干网架,提高通达水平;要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饮水条件;要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要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使用,防止水体污染,确保群众健康安全;要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多措并举,全面整治,全面提升,建设焕然一新的美丽乡村。
四、创新管理,推动自治,培育先进力量。
振兴美丽乡村,关键在人,关键在发挥大多数人的力量。当前,我市推行的“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应深入推进。继续坚持“本湾本土本地”的原则,将“三支先进力量”(政治上先进的农民党员、经济上先进的致富能手、治理上先进的乡贤)引进村庄理事会,重点围绕“服务党建、助力发展、村庄整治、调解维权、科技服务、文明创建”等“六进理事会”开展服务群众工作,构建村党支部领导、村委会指导、理事会搭台、村民广泛参与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形成“党建促自治、党建带治理”的良好态势,实现自己的村庄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村民自己管的目的,为美丽乡村振兴培育坚强有力的治理力量和群众基础。
五、发展产业,培植动力,建设富美新农村。
产业兴百业兴,美丽乡村振兴要把振兴经济摆在突出的位置,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大冶乡村振兴的“大庄模式”,在培育集体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上做好了新文章,值得广泛学习借鉴。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合理统筹规划,提档升级休闲农业,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乡土文化的创意设计,开发一批兼具农业、旅游、文化属性的多功能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升级版,建设田园型、生态型、观光型、特色性美丽宜居村庄,塑造精品旅游名
镇,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不断培育乡村内生动力,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农村。